如果在一個更好的公益秩序上能有基本的共識,允許行業(yè)內(nèi)有不同立場、自由表達各自立場,恰恰說明公益行業(yè)能夠自省,能夠糾錯。
與第一屆慈展會一樣,本屆深圳慈展會仍然在幾家歡喜、幾家愁的氣氛里落幕。不同的地方在于,往常那種禮節(jié)性強壓的不滿情緒,到了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接近公然表達?!安粎⒓哟日箷腘個理由”,赫然成為社交媒體上的話題詞條。這傳達出怎樣的信號呢?
慈展會的用意是制造一個供慈善公益資源交流展示的平臺,誰也不否認,政府意志成為慈展會的一條隱線,它與各類以民間組織身份參會的公益機構及個人,構成明暗互動的兩條線索。慈展會的模式是這樣,成功在此,若談及它可以省視的,也源于此。
一個越來越成為抱怨理由的,是慈展會對草根公益的忽視。經(jīng)過了首屆慈展會的失望后,許多草根公益再度前來試水,再度失望而去,估計再也不會有第三次主動求失望了吧。草根公益對慈展會的“求之不得”,成為一個重要的反思視角,只怕不可不察。
慈展會希望能貼切一個慈善公益的現(xiàn)實格局,甚至能成為營造新格局的勢力。對草根公益的排斥,盡管在一定程度上與公益實境相符,卻不是大家想看到的。哪怕是從慈展會上博得名利的公益機構,也不敢放言說:草根公益就該放棄。沒人敢說的話,慈展會卻做了實際表態(tài)。
至少在前兩年,公益界有一種處在新舊秩序轉型關口的心理。轉轉停停下來發(fā)現(xiàn),這個轉型太不平衡,資源越來越向政府的、規(guī)模大的機構匯聚,草根公益不僅在資源獲取上少有斬獲,一種不平等的標準加諸于它們,結果就是成建制地被排擠在外。
如果慈展會演變成此種不均衡發(fā)展的“代言力量”,甚至要為慈善公益訂立標準,那可真不是好消息。豈止是草根公益,一些頗有聲譽的公益機構也識別出慈展會這一不受約束的演化,選擇主動遠離。因此,慈展會所引發(fā)的分裂會繼續(xù),分化可能會加重。
慈展會不一定要承受全部的責難,但對公益行業(yè)來說,究竟什么才是正常的發(fā)展狀態(tài),慈善公益的大是大非問題,卻始終清晰。簡單來說,就是保證慈善公益的多樣性,多元化的公益結構。慈展會是否在降低公益的多樣性,是否在影響生態(tài),都可以討論。
許多機構明確拒絕參加慈展會。這樣的消息不該被誤解為負面,如果在一個更好的公益秩序上能有基本的共識,允許行業(yè)內(nèi)有不同立場、自由表達各自立場,恰恰說明公益行業(yè)能夠自省,能夠糾錯?,F(xiàn)在的問題是,慈展會是否看到聽到,是否愿意做出調整?
在本屆慈展會上發(fā)生了一些具體的事情,比如富士康因捐贈獲得榮譽,而受到不一樣的聲音質疑。再如一些同性戀團體遭到拒斥,諸如此類的事例都在考驗慈展會的寬容度。整個公益行業(yè)都在看著,這里面不乏行業(yè)的思想者與行動派,慈展會要參與到這種互動中來。